数学在哪里四年级下册(数学在哪里四年级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31 09:36:05 编辑:星光 标签:手机版

数学在哪里四年级下册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数学在哪里四年级读后感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数学在哪里四年级下册

数学在哪里四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教材延塌枯带伸阅读读物,阅读内容配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用数学游戏、数学智慧、数学美学、数学趣题、数学故事、数学杂谈、课堂之外等等的阅读单元同步呈现情境数学。使学生在轻松的阅读败基中,感悟数学之美、数学有用、数学有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

通过阅读,小朋友能感受到数学之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之所及、耳团芦之所闻、手之所触,都蕴含着数学之美。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小朋友开启数学大门,提高数学素养,赋予小朋友们发现数学之美的眼睛!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时怎样算?⎧1
⎪(算。⎪2)只有乘、除时怎样计⎪
1、知道运算顺序。( 时怎样计算?⎨3)加、减、乘、除混合
⎪4)算式中有括号时又怎(样计算?⎪⎪(有式子的运算顺序。⎩5)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
()0不能作除数。⎧1⎪
2、知道“0”的算法。(0除以非0的任何数都得0。 ⎨2)
⎪3)任何数加、减(0都得任何数。⎩
3、能把已知的几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一般从后面的算式看到前面的算式。⎧1
(等于它的式子。⎩2)把等号左边的数换成
二、《位置与方向》
1、以平面方向图记住各个方向。 2、会判断两地之间的方向。
⎧(1) 先判断出大体方向。⎪(⎪2)再判断具体方向。⎪
3、会判断两地之间的具体方向。⎨①大体方向里“什么”偏“什么”方向。
⎪②大体方向里“什么”偏“什么”多少度⎪⎪⎩的方向上,相距多少?
4、知道两物体之间的方向关系。
⎧⎪⎪
⎪(1) 已知平面示意图,说出各地的位置与方向。⎪
⎪2)椐题目的意思,自己(设计出线路示意图, ⎪
来。5、知道平面示意图的位置与方向。⎨并能在平面图中表示出
⎪3)椐题目描述的位置方(向写出箭头线路示⎪⎪⎧①知道去、回的方向。⎪⎪
回总路程⎪意图⎨②会算去、回的路程及去
⎪③会算去、回的速度及去⎪回路程的速度⎩⎩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加法定律。⎨
⎧(1) a +b =b +a
⎩(2)(a +b ) +c =a +(b +c )
⎧⎪
⎪(1) a ⨯b =b ⨯a ⎪
2、乘法定律。⎨(2)(a ⨯b ) ⨯c =a ⨯(b ⨯c )
⎪(a ±b ) ⨯c =a ⨯c ±b ⨯c ⎪(3) ⎧⎨⎪⎩⎩(a ⨯(b ±c ) =a ⨯b ±a ⨯c
3、简便计算。
个数之和或是差⎧两个相加——把加数拆成更小的两⎪
(1)加法⎨⎧用交换律
⎪多个数相加⎨用结合律
⎩⎩成⎧两个数相减——把减数或是被减数拆

(2)减法⎨更小的两个数之和或是差。
⎪多个数相减——结合后面部分⎩(3)加、减法——可交换、结合
分配率)⎧两个相乘(拆开、再用

(4)乘法⎨多个数相乘(用交换律或结合律)
⎪知道分配律的顺应用和逆应用(注意隐形的1)⎩
⎧式,再用分配律。⎧被除数可分成加、减形两个数相除 ⎪⎨
(5)除法⎨式;只能分成乘、除形式。⎩除数旁春拍不能分成加、减形

⎩多个数相除森裂——结合后面部分(6)乘、除法——可交换、结合 (7)加、减、乘、除法混合。
4、记住:在减号和除号后面添括号或是去括号,括号里面的号要改变;但是减号后只针对加、减号,除号后面只针对乘、除号。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道小数与分数的互化。⎧1⎪
⎧①以整个小数来说⎪
⎪⎪(⎨②以运羡小数的数位来说⎪2)给小数,说出意义
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③能说出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3)给意义,写出小数。(⎪⎪(出小数表示出相关图形的阴影部分。⎩4)能看图写出小数,给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记住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1⎪
3、小数的性质。( 按要求改写小数。⎨2)会用性质化解小数和
⎪3)计算最后的结果一般(要化成最简小数。⎩
4、小数大小的比较。
(1)一般比较。——从整数部分比起,再比到小数部分分出大小。 (2)带有单位的比较。——要把单位化相同才去比较。 (3)多个小数的比较。——用排除法从大筛选到小。
1位,数就扩大了10倍(⨯10),依次类推。⎧(1) 小数点向右移动

5、小数点的移动。⎨ 1
(1÷10),依次类推。⎪2) 小数点向左移动10⎩
⎧⎪⎪⎪1()记住换算方法:——大化小用乘,小化大用除。⎪⎪
6、生活中的小数。( 之间的进率。⎨2)记住常见几个单位量

⎧单名数化单名数⎪
⎪3)换算的种类⎪(⎨单名数化复名数⎪⎪复名数化单名数⎪⎩⎩
7、求取小数的近似值。
⎧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

(1)知道求近似数的三种说法。⎨精确到某位
⎪保留几位小数⎩
(2)知道求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4以下的前面的数直接写,5以上的前面的数要入1。
——改写到某位就在它后面点⎧先对数改写。

上小数点,末尾加上这个数位⎪
(3)用小数的方法改写一个数,再求近似数。⎨
的单位。(用“=”号)⎪
⎪再求取近似值。(用“≈”号)⎩
五、《三角形》
1、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知道三角形的定义。
(2)组成三角形的各部分(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以及它的命名,用字母表示。
⎧(1) 知道三角形高的定义。⎪
。⎪(2) 会辨别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的高。⎨
(3) 会画三角形的高。⎪
⎪(4) 记住: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①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构成三角形边的条件。⎨②给三条边判断能否组成 三角形。
⎪③给两边,自求第三边。⎩
(5)记住: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锐角三角形⎫⎪⎪⎪⎪(1) 按角分直角三角形⎨⎨⎬记住他们的特征⎪
⎪⎪钝角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内。⎨(2) 按边分⎨⎬记住它们各自的特征
⎩等边三角形⎭⎪
⎪(3) 会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个内角相加是180°。 (2)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它们三边的长度相加。
(3
(4)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顶角) ÷2⎧已知顶角求底角:
180-底角⨯2⎩已知底角求顶角:
4、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5、图形的拼组。
(1)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平四边形⎧一般三角形可以拼成:
方形或是正方形⎩直角三形可以拼成:长
(2)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四边形、梯形。
(3)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至少要:3个才能拼成梯形。 6、会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几何图形。 六、《小数的加、减法》
1、知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2、小数的加、减法。⎨
⎧(1) 一般加、减。
⎩(2) 带有单位的加、减。
3、能用整数的简便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
七、《统计》
1、知道什么事折线统计图。
出纵轴和横轴;代表数据的轴⎧(1) 观察统计表中数据,定

画成省略形式。⎪每格表示多少数,可否
2、会制折线统计图。⎨
⎪(2) 定两轴的单位。⎪(3) 描点、连线。⎩
3、知道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以及变化情况。 4、能根据条件求出平均数。 (数据相加)÷个数=平均数 八、《数学广角》 1、线路植树问题。
种树的棵数
棵数比间隔数多1
棵数=间隔数 棵树比间隔数少1
⎧两端都栽

⎪只栽一端
(1)植树的总长度÷每个间隔长度=间隔数⎨
⎪⎪⎩两端不栽⎧(1) 锯木头问题

2另外还要知道
⎨(2) 爬楼梯问题
⎪(3) 敲钟问题⎩
2、封闭图形种树问题。
(1)长方形与正方形种树问题。 ①长方形:(长边的棵树+宽边的棵树)÷2-4=种树一周的棵数
⎧每边的棵数⨯4-4=一周的总棵数②正方形:⎨
(一周的总棵数+4)÷4=每边的棵数⎩
(2)正多边形植树问题。——每边的棵数×边数—边数
3、整个方块的外层与内层的关系。 (1)每往里一层每边要少2。
(2)最外层是双数时,最里层是4。 (3)最外层是单数时,最里层是1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集锦

这篇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集锦》,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点一
四则运算(背诵)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配派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喊卖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郑羡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
0的运算(默写)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知识点三
运算定律(默写)
1、 加法交换律:a+b=b+a
2、 加法结合律:(a+b) +c=a+(b+c)
3、 乘法交换律:a×b=b×a
4、 乘法结合律:(a×b)×c=a×(b×c)
5、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6、连减:a—b—c=a—(b+c)
7、连除: a÷b÷c=a÷(b×c)
知识点四
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知识点四
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一、分解式 二、合并式
25×(40+4) 135×12—135×2
=25×40+25×4 =135×(12—2)
=1000+100 =135×10
=1100 =1350
三、特殊1 四、特殊2
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
=256×(99+1) =45×100+45×2
=256×100 =4500+90
=25600 =4590
五、特殊3 六、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600—26 =350
=2574
知识点四
简便计算三(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二、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三、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知识点五
三角形(第1条到第13条要背诵)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知识点六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7、10条默写,其它要理解)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 0.01、 0.001……
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4、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计数单位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5、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6、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10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知识点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条背诵)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知识点八
统计图(背诵)
1、 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 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 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知识点九
数学广角(默写)
(一)植树问题: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纯禅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3.25+1。98

10.32—1。98

易错的情况:

0.6+0.4—0.6+0.4

38×99+99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春裤拦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整除的特征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1、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各部分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2、平均数=总数÷总分数

3、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平均数,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以上的长方形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

3、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更便于比较几组数据的大小,提供的信息更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4、复式条形统计图优点:可以直观的看出不同项目数据是多少,能形象的比较不同的数据。

5、复式条形统计图缺点:需要自己计算总数,不大方便。

6、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纵轴高度的确定:要确定一个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横轴长度的确定: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确定)

③画直条或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扒胡等。

④不同的直条做不同的标记(如颜色不同或在其中一组画上条纹)

⑤写上总标题、数量单位和制图日期

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怎么求

梯形面积与周长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梯形的面积公式2: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l表示中位线长度)

另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数学学习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学数学指导

1、上课认真听讲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2、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

3、深刻理解知识点,仔细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解联系实际。

3怎样学好数学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

一、单式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①画出横轴和纵轴(补画统计图时此步骤已给出);

②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多少(补画统计图时此步骤已给出);

③描点,描点时应注意先找准横轴上的点,再找准纵轴上相对应的点,过两点分别做横轴、纵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所要描的点,在交点处点上实心点;

④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

⑤标注好日期和标题。(日期也可不标注)

3、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地推测。

(知识巧记)统计图,类型多,条形、折线一一说。

条形数量好比较,折线增减更明了。

绘制折线较简单,描点连线来解决。

完成绘图细分析,解决问题更容易。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

1、复式折线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多组)数据,且需要在一幅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或多组)数据,就要用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的变化情况,这种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各组数据的多少,数据的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可以比较各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表示不同的量,需标明图例。

4、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回答或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进行简单地分析和合理地推测。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数计算法则

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5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按角分成:

(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8.三角形按边分成: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有两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2)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

(3)一般三角形

9.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三个锐角。

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1.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用3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梯形。最少用2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用2个相同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正方形。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长方形。

12.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数学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

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或a×(b+c)=a×b+a×c

拓展:(a-b)×c=a×c-b×c或a×(b-c)=a×b-a×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

1、小数加、减法应注意: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

(3)得数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在小数减法中,如果被减数是整数,一般要补齐小数部分,补几位,看减数。例如:20—1、86,列竖式时应写成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关于解决小数中人民币的问题,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6、在折线统计图中,所画的线段越接近垂直(或线段越长)说明上升(或下降)的越快;所画的线段越接近水平(或线段越短),说明变化得越小。

如果观察不出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来,只好计算后再作比较。

7、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反映变化趋势。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