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桂理中丸去寒湿效果怎么用(附子理中丸越吃越寒去湿气吗)

发表时间:2024-02-17 17:06:05 编辑:星光 标签:手机版

参桂理中丸去寒湿效果怎么用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附子理中丸越吃越寒去湿气吗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参桂理中丸去寒湿效果怎么用

您好,我经常大便稀溏不成型是怎么了,最近比较严重,前段时间感觉腹里凉,吃附子理中丸一周,大便无改善

参桂理中丸
温中散寒,祛旁坦湿定痛。
用于脾胃虚寒,好游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
孕妇忌服友启销。

脾肾阳虚 参桂理中丸【参桂理中丸说明书】

参桂理中丸(同仁堂)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下面是我整理的参桂理中丸说明书,欢迎阅读。

参桂理中丸商品介绍

通用名:参桂理中丸

生产厂家: 北京同仁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133

药品规格:6g*10丸

药品价格:¥15元

参桂理中丸说明书

【通用名称】参桂理中丸

【商品名称】参桂理中丸

【拼音全码】CanGuiLiZhongWan

【主要成份】人参、肉桂、附子(制)、干姜、白术(炒)、甘草。

【性状】参桂理中丸为黄褐色至黄棕色的大蜜丸;味辛辣。

【适应症/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规格型号】6g*10s

【用法用量】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备斗

【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参桂理中丸可嚼正滚旁服,也可分份吞服。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举橡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塑料球壳装,每丸重6g,每盒装10丸。

【有效期】60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133

【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参桂理中丸(同仁堂)的功效与作用参桂理中丸(同仁堂)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参桂理中丸服用常见问题

问:参桂理中丸(同仁堂)的适应症?

答: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看到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1.狼疮丸说明书

2.青果丸说明书

3.至圣保元丸说明书

4.都梁滴丸说明书

5.大山楂丸说明书

参桂理中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参桂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参桂理中丸

1 拼音

shēn guì lǐ zhōng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Shengui Lizhong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116992

2.3 处方

人参 60g 肉桂 60g 附子(制) 120g 干姜 240g 白术(妙) ? 40g 甘草 60g

2.4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10~ 120g制 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或黄棕色的大蜜丸;味辛辣。

2.6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壁一面菲薄 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 ,不规则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2)取本品 12g,加硅藻土 10g研匀,加氯仿50ml,置水浴上回流 1小时,滤过 弃去滤液,残渣加甲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5ml 使溶解,将甲醇溶液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 ~ 120目, 15g,内径10 ~15nm)上,用40%甲醇 1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 饱和的正丁醇溶液提取 2次,每次25ml,合并提取液,用水洗涤 3次,每次20ml。取正 丁醇层,蒸干,残渣加甲醇 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甘草对照药材 各 1g,同余者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 液各 1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 10) 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 10) ,在 105℃烘 5~10分钟,置紫外光灯竖余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 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2.8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 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2.9 用法与用量

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 1~2 丸,一日 1~2 次 。

2.10 规格

孕妇忌服。 ?

2.11 贮藏

密封。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3.1 方名

参桂理中丸

3.2 组成

人参1两,白术3两,川附子2两,干姜3两,炙草1两,肉桂1两。

3.3 主治

受寒腹痛。

3.4 参桂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3钱重,朱砂为衣毁燃,蜡皮封固。

3.6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参桂理中丸

《疡医大全》:[卷四十附刊寒门秘法]表里俱见

参桂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姜搏游汤或温辩键开水送服基灶销。一次1~2丸,一日1~2次。

桂附理中丸去湿吗?桂附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桂附理中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物,能后治疗脾胃虚寒之症。当然这个药物并不是适合所有脾胃虚寒的人来服用。桂附理中丸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患者在服用之前,一定要自己阅读说明书。桂附理中丸去湿吗?桂附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1、功能主治
桂附理中丸的主要成分为肉桂、附片、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可以补肾助阳,温中健脾,能够用于治疗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宏袭世,四肢厥冷等。同时,小编需要提醒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桂附理中丸,在服用后最好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因此,请您在使用前仔细查看说明书哦。
2、说明书
【药方名称】桂附理中丸
【处方】肉桂30g附片30g党参90g白术(炒)90g炮姜90g炙甘草90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而辛辣蔽肢。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禅陪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3、与桂附地黄丸区别
桂附理中丸:为补益剂,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之功效。主治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桂附理中丸的成分为肉桂、附片、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成分炮姜温中止痛;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以助脾运;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温肾散寒,回阳救逆;炙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共奏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之功。
桂附地黄丸的成分是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桂附地黄丸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肝肾之阴,又配以肉桂、附子温补肾中阳气,以达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目的。诸药配合,既补肾阴,又补肾阳,阴阳互生,阴中求阳,对于肾阳亏虚所致之疾患极为适宜。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