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鼓为什么被淘汰(为什么全威力弹被淘汰了)

发表时间:2024-03-04 14:06:06 编辑:星光 标签:手机版

弹鼓为什么被淘汰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为什么全威力弹被淘汰了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弹鼓为什么被淘汰

二战时苏军的波波沙,为何惨遭弃用

二战时苏氏梁散军的波波沙为何惨遭弃用

枪械是军事作战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武器。枪械自诞生之初到现在也是经历了非常多的变化,种类也越变越多。冲锋枪作为众多枪械种渣含类中的其中一种,拥有不可小觑的打击力。回首冲锋枪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非常多经典的冲锋枪,比如说波波沙冲锋枪。

这款冲锋枪是苏联研制的一款冲锋枪,在1941年正式装备苏联陆军步兵。这款冲锋枪是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一款冲锋枪,生产了大约600万支。这款冲锋枪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弹容量大。因为这款冲锋枪使用了弹鼓的设计,可以一次性容纳71发子弹。除此之外,这款冲锋枪还具有杀伤近精度好,易于携带等优点。正是凭借这些优点,波波沙冲锋枪才会名声大噪。

波波沙冲锋枪名声大噪那会,中国也是对它进行了仿制。50式歼氏冲锋枪就是仿制波波沙的杰作,不过与之有所不同的是,我国在仿造后放弃了弹鼓,而是选用了弹匣,毕竟波波沙的弹鼓还是比较笨重。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波波沙冲锋枪还是惨遭弃用。因为这款冲锋枪在使用过程中,它的缺点也被陆陆续续暴露了出来。它的缺点包括射程太不够远、子弹威力小等等。再加上后来更具杀伤力的冲锋枪大量地被研制出来,所以波波沙冲锋枪就被比了下去。

最后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都弃用了它。从波波沙冲锋枪身上也可以看出“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任何军事武器想要长期保留下来都需要保证它能够满足军事所需,要不然的话总有一天会被淘汰的。

弹盘和弹鼓的区别在哪里

弹盘一般安装在枪械机歼蠢携匣顶部,弹盘内的枪弹头部氏伏向心径向排列,供弹时枪弹沿圆周或者螺旋线移动。大家最熟悉的使用弹盘的武器就是苏联的DP和DPM轻机枪了。

        弹鼓和弹盘一样也是圆形的,但是弹鼓中的子弹是与弹鼓档册轴线平行排列的,供弹时子弹沿圆周或者蜗线运动。弹鼓内的枪弹大多数为内外多圈排列,所以弹容量比较大,适合轻机枪、冲锋枪等需要猛烈火力的自动武器。

       和弹盘比起来,弹鼓内枪弹的密度更大,装填同样数量枪弹的弹鼓要比弹盘外形紧凑很多,所以与弹盘的被淘汰不同,弹鼓还在被广泛地使用。

二战中的名枪之一,却在战后惨遭淘汰

二战中的名枪之一,却在战后惨遭淘汰

二战时期的名枪很多,98K、汤普森、卡宾枪、自动步枪都是二战时期诞生的名枪,甚至连手枪在二战时期都名枪系列。在枪械中的一个小部分,被冲锋枪强势的占据着,它诞生于一战时期。

因为其快速的射击能力而被广泛的士兵所喜爱,在冲锋枪高速的射卖厅击下,经常可以较为容易地撕开敌人的防线缺口。一战时期,士兵们对于这种枪械还不叫冲锋枪,他们一直称它为“子弹喷射器”,由此可知冲锋枪的射速和攻击力有多强。

冲锋枪和步枪相比优势明显,不仅弹容量大,其火力也比步枪要来的猛烈地多,在冲锋枪的行列中,苏联的一款冲锋枪就不得不提起。因为在苏联红军曾经整排整班的配备给士兵,这便是二战时期声名大噪的-波波沙41冲锋枪。

波波沙冲锋枪的弹鼓设计是其名声大噪的原因,波波沙冲锋枪的弹容量大,杀伤精度也挺高,此枪携带起来也比较方便,是非常优秀的一款陆军步兵作战武器。波波沙41冲锋枪那硕大无比的弹鼓是它最大的亮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大弹鼓,使得波波沙41冲锋枪的弹容量达到了惊人的71发,是远远领先其他冲锋枪的存在。

不过这款名声大噪的冲锋枪除去输出火力很猛之外,再无其他优点了。弹鼓供弹的设计既是优点也成为了此枪的缺点,虽然弹鼓能够携带很多弹药,

但是如此以来就变非常沉重,不适合士兵做机动性的移动,并且只有苏联红军采用这种弹鼓供弹,一旦发生故障非常难维修。这样一来导致弹鼓供弹变得不方便,还不如直接采用可靠的弹匣供弹的方式呢,即便弹匣供弹没有惊人的71发,但是即为可靠的射击稳定性也是波波沙41不能比的。

对于一把冲锋枪而言,供弹发生故障是最不能忍受的,如果是在紧急时刻的战场激李上,相当于这把枪就直接报废了一样,这也为什么后来的冲锋枪改变了弹鼓供弹方式的原因。而波波沙41冲锋枪在战后惨遭淘汰,除了弹鼓供弹的问题之外,和它本身的射击距离太近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像其它的步枪或者半自动步枪其射击距离能够达到400米左右,这个距离在几百米之外子弹都有中铅隐着杀伤力。

但是波波沙41冲锋枪的射击距离只有可怜的100米而已,虽然精度还算不错,但是如此近的射击距离,还没有跑到人家眼前就早已经被人家的步枪毙命了。再加上战后产出了非常牛掰的AK47自动步枪,波波沙41冲锋枪遭到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弊大于利,战后波波沙冲锋枪的火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淘汰也成为了时代更换的必备要素了。

志愿军的波波沙用弹鼓吗?

是这样的,一开始提供的波波沙的供弹具是弹鼓和弹匣两种供弹方式都有
但在实用过程中,中方认为弹鼓虽然弹容量大,71发。但有这么几个毛病
1、加工比较麻烦,而且弹鼓和枪体的结合处比较容易受损,影响弊桥橘供弹的稳定性
2、弹鼓体积过大,不便于单兵携带,携带时容易发生碰撞,造成变形
3、对于士兵而言,在紧张时容易消橡连发,如果是弹租团鼓的话,容易浪费弹药
4、就装弹便捷性而言,弹鼓比较麻烦,弹匣简单(当时部队的土办法就是拴上一根绳子,绳子一拉,压簧到底,马上往里面塞子弹)
而且考虑到供弹具是个易耗品,志愿军最后选择了弹匣
后来几批供应的波波沙都是配弹匣的,国内也组织生产相关弹匣
所以你看老照片,除了第一批换装苏械的志愿军使用的波波沙是用弹鼓的外,后期的志愿军使用的全部是弹匣

这叫什么弹夹?能装多少子弹?

这个貌似是C-MAG,就是Beta的100发5.56弹鼓的商业名称,这个设计主要是可以保证不大幅增加高度。当然现在也不是仅限于5.56了。
真正用来当制式装备的德国,MG36主要就用这种弹鼓。XM8的SAW版本本来也计划用C-MAG的。除此以外就只有零星使绝裤用了,主要是多数军队还是宴宴有单链供弹的真机枪并祥简而不是长枪管用弹鼓的自动步枪。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