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的著名建筑(人物I)

发表时间:2023-05-05 17:26:16 编辑:星光

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张永和的著名建筑,还有人物I 建筑设计师 张永和和张永和的作品风格,下面一起来看望京soho属于几星级别的吧。

张永和的著名建筑

张永和的作品风格

理性的构思与设计:无疑是受到西方现代建筑教育影响,张永和最初的文字就明显具有西方人理性主义乃至怀疑主义的痕迹,同时受未来主义、胡塞尔、海德格尔的影响,注重思辩、强调求与解的过程,并讲求悬念,开始时则也不免带有卖弄之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这种建筑价值追求、叙事方式和随后的设计表现方式,逐渐实现了文学、文字、艺术与建筑、空间的转轨与嫁接。并终成正果,这几年他在《读书》上的几篇文章就已有举重若轻之感。具体到他的设计中,则是一个先验与体验周而复始,相互交叉的一个过程。他的建筑是理性的产物,正如他自己所言的“含蓄空间”、“非常建筑”,他对建筑空间的理解、认识直至营造是暧昧的、含蓄的、先验与体验交并的,1986年《四间房》的得奖作品就是源于他在美租房的一段经历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认识结合的产物。再如,1989-1991年的《后窗》,则是一个理性的叙事过程--用建筑设计来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同时也试图对电影进行建筑的再创作,理性的结果则是得到“阅读建筑”、“窥视建筑”、“叙事者与叙事”、“窗户家具”等章节,至于随后的洛阳的幼儿(窗园设计(1992)无非就是以上诸多章节,通过墙、窗、架空,甚至埔地得到的一一兑现。
对空间、对建筑的原型设计:所谓原形、原型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抛却现有建筑的一些模式、程式,对空间、建筑回归到最初的原型进行设计。世界上有很多建筑师也意识到这一点,阿尔多·罗西及其类型学就与此有关,安藤忠雄也有“from zero”的说法,汤桦的工作室就叫“零度工作室”,张在元则把它演绎为“无形中”、“非建筑”……张永和的《四间房》就是一个300×300×300英尺的住宅原型设计,在这个住宅中,台、亭、阁、洞都有它的原形,家居、家具、空间自然也就回到了原型的组合状态,同时造就的限定空间与不限定空间的暧昧则达到了“含蓄空间”的目的。《垂直玻璃宅》(1991)是另一个原形设计的例子,在这里,空间一下子脱离了重力,变成了上下的、透明的、或可重叠的,正如西晋刘伶所愿的那样--天地是住所,房屋为衣裳。最近,作为刚刚组织成立的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的张永和主持了一个竞赛,题目为“(无)上下住宅”,虽然竞赛说明中附了一段艰涩的文字,但我敢断言,在张永和本人心中,他的“垂直玻璃宅”肯定算是最好的“无上下住宅”了。
艺术与空间营造的结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场景艺术、大地艺术等这些近几年在国内艺术界得到爆炒的玩意儿说到底原本与建筑,空间就是相连的,建筑界有武汉的李巨川、上海的米丘等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作品,但往往容易陷入纯艺术的陷阱之中,背离了空间营造的初旨。相比之下,张永和还是保持他的高度理性,较好地以空间营造实现了概念、行为、活动等,其实,回顾张所有作品,几乎都有这方面的影子,从八十年代的《烟斗——概念性物体》到1990的《取景厢——纪念物》直至最近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指导完成的《体验营造》,从内容来看,也就是通过物体(厢、盒、烟斗)、建筑要素(墙、窗、门、家具)进行建构,营造出一系列空间,并在营造中体验建筑中的尺度、结构、空间的基本问题。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得数1990年的《头宅、衫宅》——头宅是供头部“居住”的空间,是木材及钢板为材料的建造物,头宅的内壁--类头盔与胸甲的结合物则成为“衫宅”,这是一个简单的、介于模型与建筑之间的作品。

人物I 建筑设计师 张永和

2018年10月24日
我专门请了一天假去看HOUSE VISION--探索家  2018展览,那是闭展日的前一天。
专程去看原研哉老师的设计作品。
进入展区,第一个作品就是原研哉 X 张永和 《砼器》。
还记得是与海尔联名的。

张永和是谁?那时候不知道。
与这个展相关的设计师还有李虎,青山周平,马岩松等等。这些人好像知道,那时候基本上也只是听过名字而已。
观展完毕,来到了尾厅,是一个中信书店。
那时也是进去闲逛,看看原老师新出的书。
刚巧前面主舞台位置还有沙龙分享,一个“小老头”说着一口北京话说
我心想:这谁呀?北京怎么你啦?为啥这么说?
看得怎么好像是跟原老师一起做《砼器》的那个人。
时隔一年后
因为工作和兴趣原因开始关注建筑设计。
搜索相关的视频时,再次听到上面那个熟悉的声音。
我才知道那是一位建筑设计大师 张永和。
他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的评委。
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是我国第二代著名建筑师、钓鱼台国宾馆和天安门观礼台的设计者张开济之子。
90年代回国创办“非常建筑事务所”。
国人爱称“豆浆老师”。

去掉这些光鲜的标签。
我更喜欢张永和老师的简单、直接、率真、深刻的交流方式 和 具有思辨的设计思维。
一个60多岁的设计师还能保持着一个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多么宝贵的一个品质啊。
一个设计师敢于用最普通的话讲出自己的设计原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作高深,见素抱朴,这才叫真人。
张永和老师有很多令人反思的优秀作品。
其中,“垂直玻璃宅”的设计理念我还是理解不了。
但是我非常喜欢他做的“山语间”、“吉首黄永玉美术馆(桥上美术馆)” 和 “乌镇吴大羽美术馆”,三个作品,真的是“非常建筑”。

我整理了张永和老师1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演讲和采访,希望对于想了解他的人有帮助。
对了,豆浆老师的讲话语速比较慢,所以也比较可爱,哈哈。
急性子的同学可1.5倍速观看,基本上是正常语速。
1.《玩转设计圈的麻省理工建筑系主任:人不应该被职业限定》——House Vision2018展之后的采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7411g7wj?from=search&seid=6182205830361896556
2.《榫卯Talks 张永和:建筑的意义在建筑之内》——真实、可爱的张永和讲述建筑故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b411z75G?from=search&seid=6182205830361896556
3.《2018年CHV探索家-张永和与土谷贞雄及村松伸沙龙对谈-张永和介绍砼器》—— 学生拍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J411j7yv?from=search&seid=6182205830361896556
4.【演讲实录】张永和《矛盾的西装》【一席演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b411J7kS?from=search&seid=15152501683661730833
5.【言语】《张永和建筑可亲 》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13892
6.《张永和作品-吉首美术馆》96岁中国鬼才,捐钱为湖南老家造房,3600㎡免费给全镇人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4411G7NS?from=search&seid=15152501683661730833
7.【单读-读书推荐】《张永和:感性是把理性推到极致》  https://v.qq.com/x/cover/ek1vh534vogzoei/n03873k8rv8.html
8.【有删减】gooood专访张永和    https://v.qq.com/x/page/o0375ynbv33.html?_out=1
9. 有方空间-湾TALK讲座 | 张永和:设计体验   https://mp.weixin.qq.com/s/3mGcmmr9kVFPLc66nCyAaQ
10.《 巅峰食客》节目-谈内在的张永和与时间没有什么关系    https://v.qq.com/x/page/w08354h0rwj.html
2018年10月12日 
因公司创新日活动在青岛海尔产业园 有幸认识 海尔创新创新设计中心 的朋友。
2018年10月24日 
因大麦上的一个展讯和朋友圈得知原研哉老师在鸟巢策展的《HOUSE VISION 未来生活展》。
当天一路拍原老师的设计和视频却意外的遇到另一个影响我对设计新认知的人—— 张永和 老师。
他的 非常建筑 X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 打造了《砼器》介绍了未来人们居家生活的状态。
同天
还看了 《HOUSE VISION 未来生活展》中 TCL X Crossboundaries做的《你的家》主题作品。
这个作品的执行方是我 好朋友的公司 做的执行。
这个好朋友曾经在一次活动中给我介绍了认识了一个叫做 UFo建筑事务所 的朋友。
那时候也不理解,也不知道UFo是什么,就是觉得很厉害。
2019年08月-2019年12月这段时间
我开始学习张永和老师的建筑学知识,看他对空间的理解。我也从慕课网看到一个台湾老师专门有一门课从第三视角研究张永和的经历和设计作品。
得知张永和之父是 张开济 ,曾是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的总设计师。
2019年10月28日
 因公司创新日活动在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举行,老板给了个机会有幸跟建筑设计领域专业人士进行了分享交流。
才得知了 UFo工作室 居然也是属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

你所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与你共勉。
加油!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

第一个担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的中国人,这一奖项被誉为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他就是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张永和。
张永和,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于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在校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和基金会奖金。1984年毕业后曾在美国旧金山几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1985年开始相继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伯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教书。其间曾在一系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如1986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1988年荣获美国福麦卡公司主办的"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第一名。1988年荣获美国密执安大学W.桑得斯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奖金。1989年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1991年参加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主办的旧金山/洛杉矶3×3+9设计竞赛,获优胜奖。同年,以"垂直玻璃宅"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1992年,获得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在纽约举办作品展并发表演讲,同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史戴得曼建筑旅行研究金大奖。
国内发展
自1993年起,与鲁力佳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并开始在国内的实践。1996年底正式辞去美国莱斯大学教职,回国。自1992年开始,由他设计的洛阳老城幼儿园、郑州小赵寨住宅区及幼儿园、汕头华利迪娱乐城、清溪山地住宅和虎门政府花园式酒店等工程相继发表在国内外杂志上。1994年作为八位中国建筑师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上581名建筑家》一书。1995年,在广东清溪的"坡地住宅群"工程荣获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进步建筑奖为美国建筑界最权威的建筑年度奖之一,这是首次中国人设计的在中国的工程获得此奖。)1996年完成北京、南昌、武汉的席殊书屋等室内设计工程。1997年完成北京美国康明斯公司"颠倒办公室"工程、深圳润唐山庄住宅小区工程,1998至1999年完成广东清溪坡地住宅群、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楼工程、北京现代城样板间室内设计工程、北京怀柔山语间住宅工程、北京玻璃洋葱餐馆、北京红石实业办公室室内、北京水晶石电脑图像公司外立面及室内设计,河北燕郊画家工作室/住宅7#、4#、5#、3#工程,2000年完成重庆中试基地等工程。
自1992年起多次参加亚洲、欧洲、美洲等地举办的国际建筑及艺术展,其中主要包括:2000年上海双年展,并获得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表彰在视觉艺术领域突出和有创造性成就);作为唯一的中国建筑师参加2000年在威尼斯举办的第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999年在美国纽约Apex Art艺术画廊举办个展"路边剧场";1997-1998年陆续在奥地利维也纳、美国纽约PS1、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英国伦敦等地举办的"运动中的城市"中参展并完成部分展览设计;1999年参加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英国伦敦AA建筑学院"可大可小-亚洲建筑三人展";1997年在日本大阪、1998年在印度举办的"亚洲进步建筑"展及'97韩国光州艺术双年展等。2008年张永和成为08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之一。
张永和代表作:十年大事记馆进入建筑领域三十多年,张永和举办首个个人回顾展。三十年前,别人提起张永和会说,这是张开济的儿子。张开济,新中国第二代设计师,作品有天安门观礼台、武汉长江大桥等。现在,张永和被称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提高人的修养需要几代人,根本来不及。实际上现在美国有很简单的做法:任何房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房龄八十年以上就不能乱动了,既不能拆,又不能改。这是政府定的。意大利还短得多,比如说五十年以上,里头可以动,外头一点不许动。政府会派人拿着一张老照片,来跟你的房子对比,窗子、门、材料,表面全都不能动。我觉得,如果现在国家有这个意识,通过一些法规,是能够去保护的。现在在中国还谈不上 。

望京soho属于几星级别的

望京soho属于五星级别的,望京SOHO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位于望京商圈,由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担纲总设计师,三栋塔楼在仰视时犹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俯视时宛似游动嬉戏的锦鲤,独特的曲面造型使建筑物在任何角度都呈现出动态、优雅的美感。

济南美术馆楼梯的建筑理念

济南美术馆的楼梯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建筑理念,设计师张永和在设计时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创意、具有济南地域特色的美术馆建筑。
具体来说,在美术馆内,楼梯不仅是连接各楼层的通道,更是一件艺术品。通过对传统山水画中“无间道”的象征意义的解构和再造,设计师打破了传统楼梯单调无味的形态,让楼梯成为了美术馆中最具有表现力和创新性的部分之一。
此外,在实际建造过程中,设计师还特别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在材料选择上尽可能选用低碳环保材料,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使得整个楼梯空间不仅视觉上十分震撼,同时也能为参观者提供舒适宜人的空气质量和视觉体验。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