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传统节日(冬季传统节日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3-07-31 10:40:05 编辑:星光

冬季传统节日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冬天的节日有哪些(要写日期),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冬季传统节日

中国冬天的节日有哪些(要写日期)

答:中国冬天节日有:(从立冬开始,到雨水为止)
2017年11月07日(立冬)
2017年11月7日(世界青年节)
2017年11月22日(小雪)
2017年11月2日(感恩节)
2017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2017年12月7日(大雪)
2017年12月22日(冬至)
2017年12月24日(平安夜)
2017年12月25日(圣诞节)
2017年12月26日(节礼日)
2018年1月1日(元旦节)
2018年1月24日(腊八节)
2018年2月8日(农历小年)
2018年2月14日(情人节)
2018年2月15日(除夕)
2018年2月16日(春节)
2018年2月19日(雨水)

冬天的节气有哪些?

冬天的节气有6个: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不同。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中国冬天的节日有哪些(要写日期)

答:中国冬天节日有:(从立冬开始,到雨水为止)
2017年11月07日(立冬)
2017年11月7日(世界青年节)
2017年11月22日(小雪)
2017年11月2日(感恩节)
2017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2017年12月7日(大雪)
2017年12月22日(冬至)
2017年12月24日(平安夜)
2017年12月25日(圣诞节)
2017年12月26日(节礼日)
2018年1月1日(元旦节)
2018年1月24日(腊八节)
2018年2月8日(农历小年)
2018年2月14日(情人节)
2018年2月15日(除夕)
2018年2月16日(春节)
2018年2月19日(雨水)

冬天有什么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一、冬至

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祖等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二、除夕

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三、春节

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四、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五、腊八节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即是吃腊八粥)的习俗。相传十二月初八这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腊八节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