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背景(心电监测多少钱一天)

发表时间:2023-07-25 17:36:02 编辑:星光

心电监测背景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为什么要心电监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心电监测背景

为什么要心电监测

心电监测观察得是动态变化,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心电监测主要用途:
1、用于危重症,观察心率变化。如窦性心动过速提示应激、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等等。   
2、用于观察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变化。如室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动过速。   
3、其它:用于观察冠心病活动情况,高血钾的心电影响等等。

动态心电图的背景知识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光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

心电监护的基本原理

通过检测心脏电活动在人体体表特定两点间的电位差(即导联)变化,来反映心脏的工作状态。 心电-心脏节律性的收缩、舒张是血液在血管中循环的动力源泉,心肌细胞的兴奋和兴奋传播是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所有心肌细胞膜生物电活动的整体就构成了心电信号。
心电图-心电信号经过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在体表利用心电电极监测这种信号并将其在时间轴上描记出来就构成心电图。
监护仪一般都可监护多导或十二导心电(ECG),并可对ECG波形做进一步分析,如:心率失常分析、起搏分析、ST段分析。
监护ECG并不能完全代替标准心电图机,目前监护的ECG波形一般还不能提供心电波形更细微的结构,而且两种仪器在测量电路中的带宽也不一样。
心电监测分为心律(节律)监测和心率(速率)监测。所谓心律,是指心跳的规律性,即每一次心跳与下一次心跳的周期是否相等;所谓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律和心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危重病人ECG监测,是对心脏节律监测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监测,可发现心脏节律异常,各种心律紊乱,如房性、室性早搏、心肌供血情况、电解质紊乱等。 心电电极----连接到人体体表,用来监测心电信号的传感器。
心电导联----连接到人体体表的任两个心电电极所组成的回路。
标准导联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1导=左手电压-右手电压
2导=左腿电压-右手电压
3导=左腿电压-左手电压
1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相连,反映左上肢(L)与右上肢(R)的电位差。当L的电位高于R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R的电位高于L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形。同样2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下肢(F)与右上肢(R)的电位差。当F的电位高于R时,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3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下肢(F)与左上肢(L)的电位差。当F的电位高于L时,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
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Wilson提出把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位各通过5000欧姆的高电阻,用导联线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T)。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心电端可以与电偶中心的零电位等效。在实际上,就是将心电图机的无关电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肢体导联(VL)、右上肢单极肢体导联(VR)和左下肢单极肢体导联(VF)。
由于单极肢体导联(VL、VR、VF)的心电图波形振幅较小,不便于观测。为此,GOLD-BERGER提出在上述导联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方法是在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相连接的高电阻断开,这样就可使心电图波形的振幅增加50%,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分别以AVL、AVR和AVF表示。
AVR=右手电压-威尔逊中心端电压
AVL=左手电压-威尔逊中心端电压
AVF=左腿电压-威尔逊中心端电压
单极胸导联
V1-V6=胸部电压-威尔逊中心端电压
胸导联也是一种单极导联,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前的一定部位,这就是单极胸导联。这种导联方式,探查电极离心脏很近,只隔着一层胸壁,因此心电图波形振幅较大。常用的几个胸导联位置,V1,V2导联面对右室壁,V5,V6导联面对左室壁,V3,V4介于两者之间。 A、肌电干扰
B、运动干扰
C、电极接触干扰
D、外电设备干扰;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
1、缺氧 2、发热 3、血压早期下降 4、失血 5、药物 6、异位节律等
引起心率减少的原因
1、极度缺氧 2、心肌缺血 3、心脏抑制药物中毒 4、危重情况 5、室颤-停搏死亡 6、传导阻滞 7、电解质高钾情况下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率为每分钟心脏有效搏动产生脉搏的次数。正常情况下,心率等于脉率,在心脏功能不好或心律紊乱的情况下(如房颤病人),脉率可小于心率。
心率的正常值:
成人 60-100次/分
2-3岁小儿 100-120次/分
1岁以下小儿 110-130次/分
新生儿 120-140次/分

国内外心电图研究现状

越来越好。
中国的心电监测行业虽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心电产业已突破行业技术壁垒,获得快速发展。某些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基本和国际水平持平,又因中国制造向来物美价优,因此国产心电产品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也开始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开疆扩土,并逐渐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心电图(ECG或者EK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工具,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心电图异常是因冠心病、心血管病和全病因死亡的预测因子。

心电监护仪怎么看背景光太强啥意思?

1、ECG:是指心电图—绿色表示,80就是表示心率80次/分,一般正常人心率是60-100次/分。
2、SPQ2:血氧饱和度—蓝色表示,99就是表示病人血氧饱和度为99%,正常值是90%-100%,低于90表明病人氧供不足。
3、NBP:表示血压,上图123/82,123是收缩压,82是舒张压,91是平均动脉压。一般我们定义,大于140/90可称之为高血压。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