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最近怎么了(温氏最近怎么了那么多人离职)

发表时间:2023-10-14 03:32:04 编辑:星光

温氏股份最近怎么了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温氏最近怎么了那么多人离职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温氏股份最近怎么了

牧原产能翻近6倍!温氏、东瑞加强布局!猪企竞争淘汰赛开启?

2023年开局,猪价运行不利,行业陷入亏损,但猪企并未停下扩产脚步。
牧原表示已建成7500万头产能;温氏制定了第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人次创新高;东瑞拟募资10.33亿用于扩大生猪生产猪价震荡之际,上市猪企已经加快布局,行业竞争格局大变!
牧原股份:2023资本开支预计100-150亿元
作为行业龙头,牧原2022年生猪出栏超6000万头、收入过千亿引发了广泛热议,其2023年动向更是值得收藏。
近日,牧原透露了相关发展计划:2023年资本开支预计100-150亿元。
生猪养殖上,牧原表示当下整体养殖产能约为7500万头/年,2022年末能繁母猪存栏281.5万头,最新数据略高于这个数字。
关于2023年的出栏计划,暂时没有明确数据。
不过此前其股票激励计划中提出目标:以2021年生猪销售量为基数,2023年生猪销售量增长率不低于40%。
那2023年这个数值本该为5600万头左右,但考虑到牧原2022年已经达成单年出栏6000万头的成就,结合能繁母猪数据推测,其2023年出栏量会更高。
屠宰板块上,2022年牧原股份共屠宰生猪超过700万头,全年亏损约7-8亿元。
大家都知道,国内生猪屠宰业产能利用率不高,牧原屠宰产能为2900万头/年,利用率也仅有24.14%。
不过,牧原提出了产能利用率达50%的经营目标。
按照这样计算,2023年有望达1450万头的屠宰量。
当下牧原成了国内生猪出栏体量最大的猪企,未来还可能成为屠宰体量最大的企业,毕竟国内屠宰龙头双汇2021年的生猪屠宰量也仅为1100万头。
温氏股份:向超4000名激励对象授予超1.85亿股
近日,温氏股份发布了2022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总收入为83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20亿元。
同时,公司第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也已发布。
此次激励对象人数达4076人,创历次新高。
大家都知道,限制性股票激励是公司为提高业绩所设,温氏此次激励计划透露了公司未来三年考核目标,如图所示:
近些年,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中已经不稀奇,温氏股份此轮计划也旨在提升公司业绩。
此前温氏股份提出的2023年生猪目标为2600万头,比2022年增长31%,这一数据高于畜禽产品销售总量激励目标,说明其业务比重将向生猪板块倾斜。
东瑞股份:募资10.33亿扩大生猪养殖
2月21日,东瑞股份发布定增公告,计划募资10.33亿元,其中7.73亿将用于生猪产业链建设,应对生猪需求缺口,2.6亿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项目。
东瑞股份以中国香港和广东为主要供应市场,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2021年全行业亏损的情形下,东瑞股份销售生猪36.76万头,净利润达2.11亿元。
2022年其业绩预告显示预期利润在4200-5200万元。
东瑞股份表示目前香港市场消费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公司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团穗斗此次募资项目由子公司实施,建塌磨成后预计可新增年出栏30万头商品猪。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东瑞股份生猪出栏52.03万头,距离其提出的在2024年生猪生产规模达到200万头以上还差了近3/4,这意味着未来扩产依然是其主旋律。
结合温氏、牧原、东瑞以及其他企业的动向来看,猪企扩产已然成常态,且养猪企业不只有规模竞争,还有全产业链竞争,行业格局大变。
养猪业竞争格局大变
猪企扩产成常态。
自2018以来,规模猪企飞速发展,单家猪企出栏量由最初的几百万头跃升到几千万头的案例不在少数,牧原在这短短5年时间里,出栏量从1100万头左右跃升到了6100万头以上,翻了近6倍。
在不断扩产过程中,全国前10家上市猪企产能均实现了大增长。
企业致力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从上游看,不少猪企族销已经开始从源头把控生产成本。
据业内数据,2022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的饲料生产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一些本身由饲料行业跨入养猪业的企业就更具成本优势。
猪企布局饲料板块,成了增强竞争力的行动之一。
从下游看,我国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个人和单位不得随意从事生猪屠宰活动。
基于此,多数猪企都建起了屠宰场,比如上述提到的牧原,还有温氏、新希望、天邦等等,实行自产自宰自销,增加了一环的利润。
再拉长产业链,还有部分企业跻身预制菜赛道,以求发展。
综合而言,规模猪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产能,企业也更加重视成本、效率的把控,未来能屹立不倒的猪企,一定有着强大的产业网以及管理能力。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温氏、新希望、正邦裁员超过5万人!是扩张后遗症还是业务调整?

近期,养殖业的“瓜”也是不少,养殖户吃得是津津有味,有羡慕猪企高管酬劳高的,也有八卦猪企裁员、增员的,还有打听谁是猪企好老板的,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总有一些跃跃欲试想要跳槽或者合作“公司+农户”模式的。
随着我国生猪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猪企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大家的收藏,这也无可厚非,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当你成为了强者,你就是风暴”。
不过,吃瓜归吃瓜,对于真正的养殖户来说,还要看到“瓜”背后隐藏的真相,这关系未来行业的方向及自身的发展,所谓“内行看门道”嘛。
正邦、温氏、新希望三家猪企2021年裁员超过5万人
从裁员数量来看,2021年14家上市猪企员工数量减少超5万人以上,其中主要包含正邦科技、新希望和温氏股份。
从三家的裁员幅度来看,正邦裁员最多,共计30234人,新希望裁员15825人,温氏裁员8844人,合计54903人。
其中,正邦的生产一线裁员达到了2.4万人,裁员幅度达67%;而温氏和新希望生产一线员工裁员比例大概是15%左右。
一线员工的裁员直接反应出来的就是产能的缩减或者是公司生产方式的改变,如果说猪企的扩张目标是“靶子”,那现金流就是“子弹”,一旦子弹无碧此法输出,还有打“子弹”的人要养,养不起就只能“被迫”裁员,这里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正邦科技。
相对正邦科技,温氏和新希望的经营要好很多。
这两家企业也有共同点,就是业务多样化。
两家企业都成立比较早,温氏成立于1993年,新希望成立于1997年,且两者的经营范围都比较广,所以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
从2021年两者的年度报告来看,温氏主要业务版块是“猪肉类养殖”和“肉鸡类养殖”。
新希望的主要业务版块则除以上两者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业务版块,那就是“饲料”。
业务的种类的多样化在增强公司实力的同时,也决定了人员的变动性相对要高一些。
天康生物、傲农、海大集团逆势增员,最高增幅达71%
当然,有亏损裁员的企业,就有逆势增员的企业,据业内机构统计,2021年增员幅度最大的是天康生物,增幅高达71%,足见其扩张之快速。
据天康生物2021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生猪总出栏量为160.33万头,而2020年生猪总出栏量为134.50万头,同比增长19.20%。
从生猪的年出栏量来看,去年天康生物在生猪业务板块的扩张并不快。
那么,天康生物的增员如此之多都分布在什么业务板块吗?
我们从天康生物各行业营收占比来看,2021年天康生物生猪养殖业务营收17.61亿,占比11.18%;饲料营收51.35亿,占比32.62%;玉米加工38.31亿,占比24.33%;屠宰加工17.34亿,占比11.01%。
由此可见,饲料业务才是天康生物最大的经营版块,第二是玉米加工,而生猪养殖业务要排在第三位,屠宰加工业务则排在第四位。
2022年,天康生物在生猪养殖版块给自己定的出栏目标是220万头,同比增长19.80%,与2021年的增幅差不多,可见,在生猪养殖方面,天康生物走的是“稳扎稳打”的扩张方式,既不“冒进”也不“退宿”,公司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饲料版块。
除天康生物增员高达71%而拔得头筹悔迹迅以外,傲农生物和海大集团,分别以34%和28%的增幅获得第二、第三名。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这三家企业有个共同点,都是以饲料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这也反映出2021年在生猪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下,饲料业务也在迅猛发展。
当然,凡事无绝对,各猪企由于业务结构不同,人员变动及布置也就会相对有差异;另外,就是公司业务或发展方向发生的大变动时,人员同样会跟随大幅变动。
像牧原股份采用自繁自养模式重资产的生产模式,一线人员的占比要更多一些。
像禾丰股份饲料业务是其主要业务,饲料配方研究、饲料原料替代方案研究等,需要的高学历科研人员要多一些。
像天邦股份2021年天邦增员1826人,而且增员比例最大的是技术人员,增加了2.7倍,行政人员则裁掉了90%。
结语
公司人员的变动可以反应出一个公司的经营现状和领导人的管理能力,14家上市猪企此轮州姿人员变动,有盲目扩张的后遗症,也有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当然不排除管理能力方面的影响,对于养猪行业来说,是一个相对门槛比较低的行业,也正是因为如此,管理方面的需求就尤为显得重要,管理能力的短板会造成养殖成本的增加,想要实现全产业链闭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14家上市猪企,您认为谁更具发展潜力呢?

猪价加速下跌触及预警,牧原、温氏公布2月份生猪销售数据,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一、3月7日晚间,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等多家猪企宣布2月销售简报,商品猪价钱仍难掩颓势,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浮现降落趋势。
业内人士以为,当前猪价低迷重要是因为供应过剩,跟着行业产能去化速度的加速,乐观估计年内会慢慢转好,但详细行情走势还要看产能去化的时光长度和深度。
猪价连续下跌
梳理各家上市猪企本年以来销售数据,销量表示虽参差不齐,但价钱下跌是共同主线。
此中环比下跌幅度大多超10%,同比下跌幅度超50%。
公告显示,牧原股份1-2月份公司销售生猪783.1万头,销售收入101.62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2.38元/公斤,较2021年12月降落16.07%,较客岁同时均价26.95元/公斤已经腰斩,同比降幅达54%。
近一年来,牧原股份猪价在急速下滑后阅历小幅震动,客岁9月触及时段低点11.49元/公斤,并于年底浮现翘尾行情,但本年以来又开端慢慢下行。
温氏股份的生猪价钱走势与牧原股份相同。
2月份销售肉猪106.9万头,实现收入15.75亿元,毛猪销售均价12.55元/公斤,环比降落10.93%;同比下滑55.87%。
广弘控股(000529)2月销售生猪7427头,收入651万元,生猪销售均价14.58元/公斤,环比降落6.6%,同比降幅更是高达82.5%。
1-2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55头,收入1219万元,销售均价15.04元/公斤,同比降落77%。
正虹科技(000702)销售简报显示,公司2月销售生猪0.71万头,销售收入为934.07万元,环比分辨减少53.08%、63.16%,同比降幅分辨为4.58%、49.66%。
收入降幅大于销售量降幅,据此可知,正虹科技生猪价钱也在连续下行,而公司也直言销售收入降落重要是因为生猪市场销售价钱降落所致。
拐点何时到来?
2022年春节以来,猪价加快下跌并触及预警,多地生猪成交价钱跌破6元/斤。
据国家发改委监测,2月21-25日当周,全国均匀猪粮比价为4.98∶1,跌破5:1,进入《完美政府猪肉储蓄调整机制准备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断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与此同期,豆粕、玉米、小麦等饲料原料价钱大幅上涨,推高生猪养殖本钱。
当前吨饲料本钱相较于客岁四季度上涨约400元/吨左右,折算到生猪养团薯殖本钱增添约1-1.2元/公斤。
占有关机构统计,国内市场自繁自养出栏一头生猪吃亏跨越400元/头。
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分启动中央冻猪肉储蓄收储工作以稳固猪价,今朝已有北京、江西、湖北、重庆、云南、陕西、宁夏等地启动了收储工作,其余处所也将陆续启动。
3月,猪价进入横盘调剂期,据中国养猪网猪价体系数据监测,2月28日-3月6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钱区间为12.64-12.76元/公斤。
猪价后续走势怎样?梳理头部猪企的概拆镇念,大都以为当前价钱低迷重要是因为供应过剩,跟着产能去化速度的加速,乐观估计年内会慢慢转好。
牧原股份近期在接收机构调研时表现,当前的猪价较低,既有供给相对过剩的原因,也存在要求端的原因,但现时段供应的边际变更要比花费的边际变更具备更大的影响,重要抵触还是供应量的相对过剩。
另外新冠疫情多点暴发影响花费餐饮端要求,对猪价也发生了必定影响。
在猪价走势方面,牧原股份估计下半年猪塌御者价会有所好转。
温氏股份表现,今朝行业产能尚未完整出清,将来行情走势重要看产能去化的时光长度和深度。
初步估计,2022年上半年猪价保持在较低地位,行业产能去化加速。
乐观估量,2022年三季度后猪价有可能进入下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灰心估量,2022年仍处于社会均匀盈亏均衡线地位,可能须要2023年才干进入下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

竞争加剧!唐人神、温氏、傲农正式宣布!会再导致“5元”行情?

2020年,猪价创下前所未有的高点手数,毛猪价格接近20元/斤。
高利润刺激下,各行各业跨界搞养猪,这样的结果是2021下半年猪市行情崩塌,养猪业亏损惨重。
在遭遇资金困境及猪周期低谷双重打击之下,各大猪企出栏量依旧剧增。
2022年1-8月,牧原出栏量达到了4076.2万头,已经超出2021年全年。
温氏出栏已超千万头,快于去年同期进度。
傲农1-8月累计出栏325.7万头,同样超过了其2021年全年。
照此进度下去,大猪企今年出栏量或创新高,而且其往后的出栏目标也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猪企出栏目标的“飞跃”
供港大户东瑞股份2021年出栏了36.76万头生猪,其中20.6万头供给高价格的香港市场,净利润2.12亿元,成绩亮眼。
2023年,东瑞股份预计出栏将达120万头,直接翻了近3倍。
唐人神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长期发展目标是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
而2021年唐人神的生猪出栏为154.23万头,目标出栏直接翻了近7倍。
傲农生物规划2023年出栏800万头,2024年1000万头。
温氏股份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今年的出栏目标为1800万头左右,明年考虑在今年出栏量的基础上再增加800-1000万头。
神农集团2018-2021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为22.2万头、39.8万头、41.1万头和65万头。
2022年,其出栏目标100万头,2023年出栏150万头。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曾作出宏观规划:希望用十年打造5万个农兆薯尘场主,实现年出栏2亿头商品猪。

猪企扩张的原因:政策引导与抢占市场
为何不论盈亏,规模猪企总是在扩张呢?
从微观方面来看,猪企不断扩张是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而这几年经历非瘟之后,它们扩张速度明显提升。
2018年新一轮猪周期以来,非瘟、环保、资金、行情波动等种种压力使得散户不断被市场淘汰。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年出栏50头以下的小散户市场占比已经降到了18.1%,50-500头的养殖户占比降到了24.8%。
而2021年下半年及2022上半年的低谷期,使得散户的市场占比已经不足40%。
对于大型猪企来说,资金扶持、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使抢占市场变得更容易。
虽然2021年下半年头部猪企的扩产脚步放慢了,但扩张计划并没有停止。
当然,养猪企业制定扩产计划,并不完全看重于一时的盈亏,更多的是长线布局。
从宏观方面来看,近些年的政策也一直在引导并推进养猪业走向规模化。
早在2010年3月,农业农村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其中提到了畜禽养殖业存在生产方式落后,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等问题。
并且表示: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
此后,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提速。
2017年,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率为46.9%。
2018年非瘟,大量散户被淘汰。
2019年,官方印发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行业发展目标:到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
而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已经超额完成2022年规模化目标。
至于为何引导规模化养殖,简单的原因就两个:一是便于调控产能,防止出现产能紧缺或过剩的局面,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二是促进产业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说白了,就是散户的产能分散,不好调控,抗风险能力不够强,而规模养殖能弱化这些弊端。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表示,要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
并且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加强产能调控,缓解“猪周期”波动,增强稳产保供能力。
这表明,未来的很长时间里,政策依然会倾向规模化养殖。
产能大增,行情或再度崩塌?
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产能大增,那我国每年猪肉消耗量约为5500万吨,产能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5元”行情会不会再现呢?
不大可能!
从近期猪价维持在11元高位,官方不断“投放储备肉+约谈猪企”可以看出,未来的猪价难大涨也难大跌。
一方面,在长期的摸索和发展中,目前国内生族禅猪市场已经建立起了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提出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调控方案和“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的调控方法,只要超出或低于正常产能区间,官方都会出手。
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对生猪产业建立起“托底”“限高”“价格上下限”等多种形式的价格区间调控机制,这可以有效应对猪价大起大落。
整体来说,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这个行业会更标准化、智能化,但是在政策调控之下,“一夜暴富”或者“血本无归”的现象,也不太可能会发生了。
也许,这对所有养猪人来说都是好事,大家觉得呢?

头部猪企产能两极分化,下半年生猪价格或迎来反弹?

一、2月国内猪企的生猪产销产生分化,此中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天康股份等头部猪企的生猪出栏量均在降落。
面对低迷的生猪价钱和过剩的市场产能,上市猪企产能扩大的步伐或有减缓。
业内人士广泛以为,2022年下半年生猪价钱或迎来反弹。
猪企产销产生分化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剖析师李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现:部门企业在2021年下半年时发展扶植节拍放缓,导致生猪产能在2022年上半年不会有明显的增加。
其次冬天又是生森稿尺猪疫病季候性高发时代,影响近期出栏批次的养殖成就,加上受1月、2月节假日影响,有效销售天数少、销售数目低,从而放大了集团企业出栏量的分化现象。
据认识,固然温氏股份、新盼望等头部猪企的生猪出栏量未减少,但也有减缓产能扩大速度的趋势。
2022年3月,温氏股份调剂了十个此高召募资金投资项目标实行进度,投产时光均拖后至2023年12月。
温氏股份表现,猪价大幅反弹之前,公司实行保留实力度过艰苦期的策略,控产能、控投资、控支出,减少大范围本钱开支,放缓了上述募投项目标扶植进度,原估计的扶植期需延伸。
而新盼望也表现临时不会对种猪场大范围投资,不会开工新项目。
资金压力加重或是导致猪企减缓产能的重要原因。
资金压力依然是猪企面临的重要问题。
2022年以来饲料价钱已有超五次上涨,均匀涨幅在80元/吨150元/吨,生猪的生长周期大概为六个月,因而养殖进程中饲料的均匀价钱被拉高,也对猪企产能结构以及保持正常生产提出考验。
当前较低的生猪价钱反应产生时段重要抵触还是供应量的相对过剩。
李明表现。
产能去化节拍加速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人士以为,头部猪企产能扩大放缓并不料味着减产,行业产能去化水平要看中小养殖散户的退出情形。
李明以为,猪企产能释放放缓只是一种经营情势。
企业依据对将来行情做出的初步判定机动调剂能繁母猪的存栏量。
而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说,本就面临较大资金回笼压力,又要蒙受价钱一落再落的无奈,心理预期一次次被打破,经营不断调剂,甚至退出行业,全部行业的产能不断去化。
估量此刻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范围化养殖企业盘踞了60%左右的市场,前20个龙头企业的出栏量盘踞了约20%的市场。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行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剖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讨所研讨员朱增勇表现,今朝,范围化养殖企业盘踞重要市场,龙头企业引领市场发展,这已经成为新的行业形态。
开源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现:2月,农业部监测样本量中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坚持降落趋势。
2月行业产能去化幅度在0%-1%区间。
开年以来,部门养殖户逐渐对下半年生猪价钱形成反弹预期,必定水平限制近期单月产能去化幅度。
但综合生猪价钱下行、养殖单头吃亏放大等趋势,我们对2022年3月5月产能去化幅度保持乐观预期。
养殖单头吃亏亦将浮现放大趋势,连续性吃亏将加剧猪企本钱压力、加快行业内的生猪产能出清。
养猪业持续吃亏。
依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3月第3周全国生猪均匀价钱12.62元/公斤,比前一周降落2%,同比降落55.7%。
对照数据发明,截至3月第3周,全国生猪均匀价钱已持续降落15周。
而养猪业已持续11周吃亏。
上海钢炼-我的农产品网数据显示,自繁自养模式下,养猪业已持续吃亏,当前吃亏在584元/头;外购仔猪模式下,2021年4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连续吃亏,10月到达最大吃亏1676元/头,年底时有所回正。
因为养猪业连续吃亏,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敬扰有关部分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冻猪肉储蓄收储工作。
依据国家发改委消息,猪粮比价持续5周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截至3月23日,全国生猪进场价钱为13.06元/公斤,比3月16日下跌1.28%;猪粮比价为4.53,比3月16日下跌1.31%。
生猪价钱跌到底了吗
政策搀扶加上行业内产能去化节拍加速,部门投资机构对生猪价钱反弹持乐观立场。
中金公司以为,本轮猪周期或将在二季度末停止,但生猪价钱反弹高度或有限。
生猪价钱大概率保持低位盘整,但下探深度还需看产能的去化节拍,近期负利润或持续保持。
也有概念以为,2022年下半年生猪价钱虽可能有反弹,但并不料味着生猪市场行情转折点已现。
2021年8月中旬到9月底是产能的去化高峰,按滋生周期推算在2022年6月8月生猪供应会有所减少。
李明表现,范围猪企通过饲料、生猪的期货操纵,能在必定水平上下降价钱风险的晦气波动,猪企减产的热忱会有所下降。
而中小养殖散户通过出售部门仔猪来下降资金压力也能够延伸经营。
但从行业来看,生猪价钱已到周期底部,市场对于生猪价钱反弹的张望情感不断增添。
依据市场供应和要求关系,本年下半年生猪价钱有望保持在行业养殖均匀本钱以上。
但这不能以为是行情转折点,视为时段性调剂更为妥善。
朱增勇表现:今朝只能说生猪价钱已经到了底部。
2022年上半年基础浮现比拟明显的供应过剩特点,可是从1月份和2月份开端,仔猪的供应量环比有所降落,意味着7月份今后,商品猪供应的时段性过剩局势将会有所改良,生猪市场下半年整体的形势会好转。
可是供应的基础面并没有转变,所以2022年或还谈不上猪周期的逆转。
今朝的生猪价位与2021年10月第1周11.51元/公斤的价钱低点还有1元的差距。
2022年4月生猪价钱可能还会有小幅的回落,可是回落空间不大。
今朝的生猪价钱低于2019年同时的低位,高于2018年10.3元/公斤的低位,但两轮周期本钱差距在3元/公斤4元/公斤,所今后期猪价下跌空间不大。
2022年4月生猪价钱或仍处于低位震动,或略微下调。
朱增勇表现。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