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十诫学到了什么

发表时间:2023-10-07 18:56:03 编辑:星光

管理十诫学到了什么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管理十诫学到了什么

成功不可学,失败能预防(二)

【书名】管理十诫
【标题】成功不可学,失败能预防(二)
【字数】908
【正文】
当你能够对工作永远充满着激情,永远都能够让员工感到跟你在一起战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账面数字变化的时候,你就会更加具备领导力,而你的管理也会更加的斗扮富有成效。
001  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有很多人在做一个事做时间长了以后,判断事情就变得特别草率,我见了很多CEO就会觉得我刚听你说两句话,我就知道你什么意思,我就知道这项目该不该投,我的直觉就这么准。
002  自己不会完全信赖专家
有时候专家所给出的建议未必就那么真的可信源销梁,所以千万不要不去自己把握,而轻易地听信专家的。专家是非常危险的动物,遇到那些想要量化行为的专家,你要格外小心,这是基奥讲的,他说遇到那些想要量化人类行为的专家,你要格外的小心,因为管理始终是人的事。
003  行政作风盛行,叫作团队臃肿不堪。
在这个公司里最能够直起腰板说话的应该是那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管理着大家的人,管理大家的人是为大家服务的。所以大部分优秀员工的离职都跟官僚主义有关系,而招聘和培养一个中层干部的费用是他们年薪的两倍,所以他们一旦离职的话,你想想你有多大的损失。
004  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在一个企业当中,当人们把钱都不当做钱的时候,把它叫作预算,这时候你会发现人们对于钱的感觉就没有那么清晰。所以基奥说如果传球时没有接到责任应该在传球的人,因为他和队友的沟通有问题,因此团队内一定要有清晰准确地信息传递机制,而且让大家每个人都对我们的成本、对钱是有感觉的,知道这样的决策会带来什么样负面的结果
005  对未来心理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重。
悲观主义者的问题就是他总把注意力放在失败上,媒体在这一点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媒体就喜欢报道坏消息,媒体不喜雹运欢报道正面的消息,因此人们在追求安全的时候,却喜欢在新闻里寻找刺激,都在找那些坏消息,因此会导致大量的人心情灰暗,总是看向负面的一面。
如果你想要失败的话,那么你做什么都不用带着激情,你只要跟自己说已经够好了,那不关我的事,我才不在乎呢,我都快退休了,只要你这样讲你很快就会失败。而如果你希望成功,那么你要不断地告诉自己说这个世界这么有趣,还有那么多可以探索的东西。

管理十戒

【价值与重点】
这本书有什么价值?
——这本书不是告诉我们怎么去成功的管理,而是和我们分享怎么做会失败。因为作者认为,成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是失败的理由却极其相似。因此,成功不可学,失败能预防。
——这本书是唯一一本比尔 盖茨,沃伦 巴菲特和杰克 韦尔奇联袂推荐的管理经典。
这本书的重点内容?
1、【第一诫:不愿冒任何风险】
美国人的祖先都是热爱冒险的人,所以才能开拓新大陆。每当我想起曾祖父是靠砸石头为生的,我就觉得能坐在办公室里就已经很好了,所以并不惧怕失去。
当可口可乐的一切都运转正常时,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我会在公司里转悠,问高管们:你们倒是跟我说说,为什么一切都顺风顺水呢?难道没有什么好担忧的吗?
德鲁克说过,管理层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公司现有资源进行谨慎地冒险,从而确保公司未来的永续经营。
如果你处境舒服的话,那么你就会有放弃冒险的很大冲动,这种冲动有时候强大的让你难以抗拒。一旦如此,那么失败也就不远了。
2【第二诫:思维僵化,我行我素】
真正固执的人不是在规避风险,他们不仅不愿意冒险做出改变或创新,还对自己的方法坚持己见,坚信自己掌握了成功的密钥,觉得再也不用去探索其他的成功之道了。
当百事可乐用更大包装进攻可口可乐的时候,可口可乐的反应就是思维僵化、我行我素、不愿意改变。结果被百事抓住机会迎头赶上。
IBM忽视过个人电脑的普及;福特曾经只提供黑色轿车;蒙哥马利沃德公司没看到二战后的经济快速发展,不进行任何新的投资,被西尔斯百货快速超越;共和钢铁公司拒绝接受铝罐生产,认为铝罐不结实······
【如果你想自找失败的话,那就固执己见吧!】
灵活变通和适应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超越简单的管理能力、运作能力和技术能力之外的一种才能。我相信灵活变通的人具有习惯性审时度势和思考的能力,一旦环境改变,他们就会迅速适应新环境。
3、【第三诫: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
自我陶醉是如此令人心动。曾经有一位首席执行官在公司总部给自己建起了一座“泰姬陵”。你能想象一位中层要来泰姬陵里汇报工作,光看一眼陈设,就已经吓得不敢说话了。人一旦陷入自我营造的海市蜃楼,就不愿告如旅意再“下楼”了,他只会去别人的海市蜃楼里面坐坐。
不幸的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精英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能和各个层级的员工打成一片。塞斯纳飞机公司的创始人德韦橡轮恩·华莱士走进生产车间时不仅能报出3000多名员工的名字,还知道他们的一些家事。
如果你每天只和几个心腹或者高管在一起,他们的任务就变成了取悦你,让你获得虚幻的成功感。
二战期间,丘吉尔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室,唯一的工作是向他汇报坏消息。希特勒与此相反,他只听好消息,他一直以为德军处于上风。
傲慢自大或者令人害怕是让自己孤立起来的主要原因。
如果员工不愿意来找你,你就要想办法接近他们,否则就等着犯愚蠢的错误吧。
4、【第四诫: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很多公司的年报可以总结为:
不要承认犯了错误,如果情况不妙的话,能掩盖的就掩盖,等到危机全面爆发,再去从外部环境中找原因,把责任推到某只替罪羊身上。
每个首席执行官都会犯错误,关键是能否快点承认,赶紧弥补。我曾经凭直觉很轻易的否决了在东德投资5亿美元的提案,没想到导致德国业务负责人要辞职。原来他认为我根本不了解东德这个正在复兴的市场有多大。我们去了东德,回来后我决定把投资增加到10亿美元。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失败概率的话,那你尽可以否认自己判断并非百分之百准确这一事实,尽可以狂傲的以为别人什么都不懂。
因此,如果你想栽跟头的话,那就当个爱摆谱的狂傲型领导吧。
5、【第五诫:只求发展,漠视袜凳商业道德】
归根结底,所有公司最后的生命线都是信任问题。
顾客要相信企业的产品正如他所许诺的那么好,投资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层是有能力的,员工要相信管理层能兑现承诺。
很多公司伪装自己的原因是为了取悦华尔街,资本市场激发了人们的贪欲,太喜欢通过资本市场赚快钱,导致更多的腐败和欺骗。
导致问题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高管对于成为名人的渴望。这也是现代社会的通病。
请记住德鲁克的观点:
【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商业道德,有的只是道德而已,你的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并无断层。如果你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标准的道德观,那么你就不算一个商人。】
6【第六诫: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我们疲于和人沟通,就像机器人一样,不断地放射出意识流电波,使得数据流越来越多,而我们却不再多加分析,很少有人会关上门,关掉所有声音嘈杂的设备,正襟危坐,静静的反思,认真地分析一下问题。
如果不加思考就摄入海量信息的话,主要产生三个问题:
信息冲击综合征,你的大脑会达到疲惫的极限;
未经消化的数据会掩盖事实;
不花时间去思考是愚蠢至极的做法,有时候还会很危险。
“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
——马克吐温
7【第七诫: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我小时候学着买牛,哈蒙叔叔告诉我“关键是看牛,而不是看人。”这句话烙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和投资银行打交道,买卖公司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在决策推出新可乐的时候就是这样,大量专家论证了新可乐的非凡魅力,似乎没人敢于给新可乐泼冷水。我们决定大力推广新可乐,结果引发了全国的抱怨甚至游行,我成了大家嘲讽的对象。
专家是非常危险的动物。遇到那些想要量化人类行为的专家,你要格外小心,因为管理始终是人的事。
8【第八诫: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我第一次到可口可乐总部工作的时候,秘书因为得不到几只铅笔哭了起来。原来要想得到这几只铅笔,需要填写单子,走流程。而填单子的人又休假了,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订书机、书架、复印机上。她崩溃了。我意识到官僚作风已经很严重了。
如果你想阻碍进步的话,那就让行政流程占据主导地位好了,去崇尚官僚主义就行了。因为官僚不仅自己不作为,而且还阻碍他人开展工作。他们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会阻止信息的有效沟通,也会把原本能成的事给你使坏搞砸,这样他们的地位就巩固了。
大部分优秀员工的离职都和官僚主义有关系。而招聘和培养一个中层干部的费用至少是他年薪的两倍。
伯克希尔哈撒韦2007年旗下拥有76家公司,雇员人数超过232000人,年收入超过180亿美元,但是公司总部只有区区19名员工。即便如此,沃伦巴菲特还是抱怨公司官僚主义太盛行了。
9【第九诫: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在拉斯维加斯,如果赌场老板看到赌桌上出现了现金而没有很快消失的话,那么赌场总管就会被解雇,因为赌场老板不希望赌徒在赌钱时想到真金白银。他们不认为那是50美元,而是一个小筹码。
企业里很多人对钱是没有概念的,只是一串零的数字而已。含混的数字和含混的信息,会让员工觉得怎么做都能赚到钱。公司都应该有个像样的年会。
如果传球时没接到,责任应该在传球的人,因为他和队友的沟通有问题。因此,团队内一定要有清晰准确的信息传递。
10【第十诫:对未来心理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很多人认为马尔萨斯是人口学的鼻祖,而我认为他是现代悲观主义的鼻祖。
《人口爆炸》的作者预言20世纪70年代将会有数亿人死于饥荒。罗马俱乐部撰写《增长的极限》描述人类的资源枯竭。而这些都没有出现,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末日”。
悲观主义的问题是把注意力放在失败上。媒体在这一点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无数的好事都不能成为新闻,一点点坏事就会成为新闻。人们追求安全,却喜欢在新闻里寻找刺激。
在我看来,任何时候都是创建一家公司的好时机。如果你想在公司中达到领导地位,那么你只需要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就行了。如果想要失败的话,那么你就对未来战战兢兢吧!
11【第十一诫: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我的邻居沃伦巴菲特说过:
我每天去上班都是踩着踢踏舞步去的。我对工作也抱着同样的心态。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并不是要告诉大家玩得开心一点,而是要让大家工作得更努力些。如果表现得更好,员工自己也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如果你想要失败的话,那么你做什么都不用带着激情,只要跟自己说:“已经够好了”,“那不关我的事”,“我才不在乎呢”或者“我都快退休了。”
没有激情的人即便生活的不错,也只是个失败者。
理性的人能够适应世界,非理性的人则努力让世界来适应他。因此,所有的进步都依靠这些非理性的人。
——萧伯纳
【记忆与输出】
这是一本不教你如何管理好公司的书,因为作者认为他自由,也做的不怎么好,所以这本没有告诉你,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做什么,但是他给你分享了他做错了那些事,也就有了本书的核心,管理者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也就是管理十诫。
第一诫是不愿意冒任何风险,德鲁克说过:管理者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进行有谨慎的冒险,从而确保公司未来的永续经营。
第二戒是思维僵化,我行我素,他们不但不愿意冒险,而且还坚持自己固有的意见,他们认为这个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了。比如:百事可乐用一个大瓶的可乐包装就打败了思维僵化的小瓶包装的可口可乐,还有,当时有人建议福特把汽车涂成其它颜色,他深表怀疑,谁会喜欢其他颜色的汽车,再有,柯达人自己发明了数码相机而被质疑,遭到错失了发展的机会,在《创新者的窘境》那本书中说到:几乎所有的创新都不是由行业前三名推出的,比如:颠覆手机的是苹果,颠覆杀毒软件的是360,颠覆汽车行业的是特斯拉,他们一开始都不是行业的老大。
第三戒是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惊奇的是:历史上,所有职场精英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和基层员工打成一片,书中还列举了二战时候的丘吉尔和希特勒的例子,一个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来收集坏消息,一个只能听进去好消息,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
第四戒是犯了错误还拒不承认,目空一切,一种人是犯了错,马上承认,然后改正,一种人是拒不承认,文过饰非,遮遮掩掩。
第五戒是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比如偷税,漏税,逃税,还有就是希望成为名人的想法。
第六戒是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马克吐温说过: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是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反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所以管理者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比如,乔布斯就喜欢禅坐思考。
第七戒是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依赖专家,基奥叔叔有一次带他去买牛,他叔叔说:关键是看牛,而不是看人,也就是听牛贩子介绍,不如自己判断,还有,遇到哪些需要量化人类行为的所谓专家,一定要格外的小心,因为管理始终是人的事。
第八戒叫做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不堪,比如,基奥刚到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让秘书拿几支铅笔,结果迟迟拿不到;还有诺基亚和西门子合并组建了新的诺西公司,西门子的人很严谨,诺基亚的人很松散,所以当诺基亚的人需要一些纸质,都需要按照西门子的复杂审批流程,后来诺基亚的人自己从同事那里邮局纸质来。其实一个公司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行政管理人员,这也是导致大部分优秀员工离职的原因。
第九戒是信息错位,沟通不畅,比如:在赌场里,规定赌桌上不能出现现金,为什么呢?因为出现现金会让赌客认为这是真金白银,而没有任何现金,他们会认识这是一些塑料片,从而会一直赌下去。在企业里,一定要构建一个信息畅通机制,而且要让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目标都非常清晰。
第十戒是对未来心理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重,总有一些人总是担心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思想,在作者看来,任何时候都是创建一家公司的好时机,如果你想在公司里达到领导地位,那么你只需要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就可以了,只要你随时随地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任何困难都能够解决。
第十一戒是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这里要提及一个人,就是沃伦巴菲特,他是基奥的邻居,巴菲特说:我每天去上班的时候,都是踩着踢踏舞的舞步去的,他就是以工作为乐,所以你只要对工作永远充满激情,永远都能够让员工感到跟你在一起战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不仅仅是为了哪些数字,你就会更加具备领导力,而你的管理也会更加的富有成效。

《管理十诫——影响你一生的管理哲学》

文/美遇生活美学

本书由中信前沿出版社出版,可口可乐教父唐纳德·基奥编著的,书的全名是《管理十诫——影响你一生的管理哲学》,正如股神沃伦·巴菲特所言:“唐纳德·基奥最强的能力在于,他总能迅速看穿事务的本职,说话、做事能够直入主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他的处事原则。”这本管理学读物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页,但言简意赅,读来兴致盎然,发人深省。单单从书名就可知道,作者采取的是逆向思维的方式,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并非谈成功而是谈失败的书,“如果你们都重蹈我的覆辙,那么你们也一定会跌得很惨。”
巴菲特亲自给这本读物作序。基奥是巴菲特的老朋友,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巴菲特认为,基奥“总能迅速看穿事情的本质,说话做事能够直切主题,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是他的枣脊处事原则。”如果竞选美国总统能凳枯渗成功当选的人,那么基奥一定是其中的一位,因为他天生就有这种超凡的才干。所以每次巴菲特见到他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基奥将这本书命名为管理“十诫”,实为管理“十一诫”,可能是因为让书名更为简洁,故依然命名为“管理十诫”。基奥在提出“十诫”的同时,引入许多典型案例,读之令人振聋发聩。
第一诫:不愿冒任何风险
第二诫:思想僵化,我行我素
第三诫: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
第四诫: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第五诫: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第六诫: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的事情一知半解
第七诫: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第八诫: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第九诫: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第十诫:对未来心里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第十一诫: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在这“十一诫”中,无论发生了哪一诫,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伤害。
在基奥眼中,公司只不过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之上的组织而已。公司并不会做错什么,真正没能把事做好的只不过是人罢了。如果我们审视一部商业史,就会发现,尽管失败的表现形式各异,但种种失败的诱因并非所谓的战略失误,而是造成各种失败的人。公司只不过是领导者个性的外化体现,领导者有多高,其投射在公司的影子上就有多长。公司领导者就是商业舞台上的主角。
基奥指出,如果公司领导者不小心犯错的话,他们就会把公司带入歧途。那么公司这列火车也就注定要开往滑铁卢了。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商业领袖的成就越大,那么这个“十诫”对他的帮助也就越大。不管公司的规模有多大,如果他的销售和盈利正迅猛增长,而他又是这家公司的掌舵人,那么他就应该小心了:“十诫”中提出了某些陷阱,可能正埋伏在他的周围。对于投资者,如果他能够运用基奥的管理“十诫”来识别所投资的公司,那么将有助于避开投资中的种种陷阱。
物极必反是基本规律,当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就是危机四伏的时刻。电影里面在渲染剧烈变化或者危险来临的时候基本都是“平静”的画面。无数的商业案例还是历史事件都表面,最美好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就像一根抛物线,到达顶点,接下来就是一路向下。
德鲁克说过,管理层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公司现有资源进行谨慎地冒险,从而确保公司未来的永续经营。
历史上数不胜数的成功公司在关败昌键时刻没有迈出坚决的一步,它们也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个人也是一样,总是在熟悉环境或者稳定的岗位,让人倦怠,与世隔绝,也许当下的世外桃源是好的,外部的王朝更迭、技术革新与你无关,最终你与你的岗位一起毁灭,保持与外接的联通和交流,持续学习提高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进化是最重要的。
灵活变通和适应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超越简单的管理能力,运作能力和技术能力之外的一种才能。
无论公司、组织还是个人,真正固执的人不是在规避风险,他们不仅不愿意冒险做出改变或创新,还对自己的陈旧经验坚持己见,坚信自己掌握的就是成功的密钥,不去探索和接受新的事物、技术和思维,这不是规避风险,而是让整条船上的一切都去承受风险。
IBM忽视过个人电脑的普及;福特曾经只提供黑色轿车;蒙哥马利沃德公司没看到二战后的经济快速发展,不进行任何新的投资,被西尔斯百货快速超越;共和钢铁公司拒绝接受铝罐生产,认为铝罐不结实…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板,也是自己的CEO,轻易的将自己故步自封、我行我素,盲目的乐观主义并不见得是一个好事情,可能每个人都要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分工和联系中去,你的价值体现在别人的需求中,试着建立联系,持续改进,虚怀纳谷。
人一旦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那么就有可能同员工、客户和投资者疏远了。而很多传奇的商业精英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他们能和各个层级的员工打成一片。
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精英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能够接触到各个阶层的声音,也就是说公司的内部沟通路径是畅通的。如果我们每天只和几个心腹或者高管在一起,在办公室指点江山,他们的任务就变成了取悦你,让你获得虚幻的成功感。
傲慢自大或者令人害怕是让自己孤立起来的主要原因,如果员工已经不愿意来找你,作为leader就要想办法接近他们,否则就会犯愚蠢的错误,做错误的决策。
能够催人奋进的公司文化和让人感到恐惧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非易事,但是这将让公司受益匪浅。对于众星捧月的组织,必须提高警惕。
很多公司的年报可以总结为:
不要承认犯了错误,如果情况不妙的话,能掩盖的就掩盖,等到危机全面爆发,再去从外部环境中找原因,把责任推到某只替罪羊身上。
每个首席执行官都会犯错误,关键是能否快点承认,赶紧弥补。作者曾经凭直觉很轻易的否决了在东德投资5亿美元的提案,没想到导致德国业务负责人要辞职。他认为作者根本不了解东德这个正在复兴的市场有多大。他们去了一趟东德,回来后我作者决定把投资增加到10亿美元。
在第三诫的基础上,很多的管理者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承认公司出现了问题,不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如果情况不妙的话,就想办法掩盖问题,而等危机爆发之后,再去从外部环境中找原因,或者把责任推给某只替罪羊。也许你觉得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了,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失败概率的话,那你尽可以否认自己判断并非百分之百准确这一事实,尽可以狂傲的以为别人什么都不懂。因此,如果你想栽跟头的话,那就当个爱摆谱的狂傲型领导吧。
如果做事总是鬼鬼祟祟的话,你就很难得到顾客或雇员的充分信任,也就注定会失败。不论在什么时候,信任都是任何公司基业长青的重要养料。互联网时代,无论个人还是组织,信用是最重要的资源,不然寸步难行。归根结底,所有公司最后的生命线都是信任问题。顾客要相信企业的产品正如他所许诺的那么好,投资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层是有能力的;员工要相信管理层能够兑现承诺,HR可以看你的简历听你吹牛,但业务结果不会撒谎。
我们这个社会崇尚科技,科技最让我们心动的地方莫过于它带来了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时代,数据越来越多,而我们却不再多加分析。
我们疲于和人沟通,就像机器人一样,不断地放射出意识流电波,各种数据、信息交叉汇总,却不多加分析或者借助工具或者是否进行取舍,很少时候我们会关上门,关掉所有声音嘈杂的设备,正襟危坐,静静的反思,认真地分析一下问题。
如果不加思考就摄入海量信息的话,主要产生三个问题:
信息冲击综合征,你的大脑会达到疲惫的极限;
未经消化的数据会掩盖事实;
不花时间去思考是愚蠢至极的做法,有时候还会很危险。
马克吐温说:“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真正被水淹死的不是那些不会游泳和非常会游泳的人,而是那些会游泳但技艺不精的人。
作者小时候学着买牛,哈蒙叔叔告诉我“关键是看牛,而不是看人。”这句话烙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和投资银行打交道,买卖公司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在决策推出新可乐的时候就是这样,大量专家论证了新可乐的非凡魅力,似乎没人敢于给新可乐泼冷水。我们决定大力推广新可乐,结果引发了全国的抱怨甚至游行,我成了大家嘲讽的对象。
专家是非常危险的动物。遇到那些想要量化人类行为的专家,你要格外小心,因为管理始终是人的事。
不管这些专家在行业里拥有怎样的权威地位,你都不应该完全信赖他们,因为他们常常会借用华丽的幻灯片讲稿,把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输入到你的脑中,即使这些结论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专家给你提供的各种建议,再根据你自己拥有的知识或者曾经的经验,最后判断问题的解决方式。
如果你想一事无成的话,那就让行政流程占据主导地位好了,去崇尚官僚主义就行了。但是,也有人认为官僚主义是好东西,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官僚主义来自运营大型企业所需要的行政事务。对于大型公司来说,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要经常减少不必要的官僚主义作风。在一个结构复杂的官僚体系中,有各种制约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因此部门之争就会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用外包的策略来创造一个更加扁平化、结构更加简单的组织,是促使运营公司更加有效、更有创新性的方式!
在公司发展的进程中,行政体系确实有必要不断的建立,从而形成更高效的工作流程,还能避免职责划分不清,办事推诿等问题,但是,请谨记,是有必要的行政体系,而不是臃肿的,具有官僚主义的行政体系!
在拉斯维加斯,如果赌场老板看到赌桌上出现了现金而没有很快消失的话,那么赌场总管就会被解雇,因为赌场老板不希望赌徒在赌钱时想到真金白银。他们不认为那是50美元,而是一个小筹码。
企业里很多人对钱是没有概念的,只是一串零的数字而已。含混的数字和含混的信息,会让员工觉得怎么做都能赚到钱。公司都应该有个像样的年会。
如果传球时没接到,责任应该在传球的人,因为他和队友的沟通有问题。因此,团队内一定要有清晰准确的信息传递。
对你的员工或客户发出含混不清的信息会有损你的竞争优势,最终还会导致你的失败。对于大型公司甚至是跨国企业来说,他们需要同一种视野、同一种声音和同一种销售策略。
很多公司中常常却是是信息错位,沟通不畅,人事部的总是跟你说招聘率、离职率,财务部的总是跟你说利润率、现金流量,销售部的总是跟你说销售额、客户转化率,技术部的总是跟你说技术达标率、可实现性等等,作为管理者,如果你都懂,那恭喜你,你是个……很累的管理者!你需要会分身术,去指导协助各个部门完成他们对应的工作,那为什么不能把各个部门的指标都统一成一个呢?
利润,是公司存在的基础,为什么各部门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不能建立在利润的基础上呢?你们对利润的贡献是高还是低,高了多少,低了多少,如何改善,改善后会有什么结果,这样所有部门的汇报都有了统一的目标,不是更容易理解吗?
大多数人认为对未来持谨慎态度是明智的。谨慎并不犯罪,但如果公司做事处处讲求谨慎的话,这会让失败来得更快。但是,还有一种比谨慎更要命的痼疾,那就是恐惧。对未来谨慎的担忧和无休无止的恐惧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个现代科学社会,对未来惶惶不可终日的态度是不理性的。
悲观主义的问题是把注意力放在失败上。媒体在这一点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无数的好事都不能成为新闻,一点点坏事就会成为新闻。人们追求安全,却喜欢在新闻里寻找刺激。
在作者看来,任何时候都是创建一家公司的好时机。如果你想在公司中达到领导地位,那么你只需要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就行了。如果想要失败的话,那么你就对未来战战兢兢吧!
在商界打拼,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要想取得成功,你就需要心无旁骛地投身事业。所有成功的人酷爱自己的事业,他们投入的感情之深,使得他们都根本没有想过要转行干别的工作,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甚至都有些偏执。
我们都见过这样的人,在每个单位都能见到这样满脸阴沉的人,他们面临不利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自作自受,他们整天都在抱怨别人而非给人带来阳光。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人,这些人往往都成了失败者。即便他们过得还不错,他们依旧是失败者,因为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期望值都很低。
作者说:“我在这本书中列出了商界失败十诫,我敢保证,如果你想跳进这十个陷阱,那么你注定会跌得很惨!但是,这第十一诫是最为关键的,乐观主义和激情同是打造领导力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作者的邻居沃伦巴菲特说过:
我每天去上班都是踩着踢踏舞步去的。我对工作也抱着同样的心态。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并不是要告诉大家玩得开心一点,而是要让大家工作得更努力些。如果表现得更好,员工自己也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如果你想要失败的话,那么你做什么都不用带着激情,只要跟自己说:“已经够好了”,“那不关我的事”,“我才不在乎呢”或者“我都快退休了。”
没有激情的人即便生活的不错,也只是个失败者。

职场经典励志书籍读后感

导语: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以下我整理的职场经典励志书籍读后感(精选13篇) ,供您欣赏。

职场经典励志书籍读后感 篇1

唐纳德·基奥的《管理十诫》是把企业管理上升到哲学的一本著作,虽然文字不多,但是算是说了一些根本上的东西。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管理十诫》过于抽象,过于理论化,那些想立刻从这本书里找到切合自我的实施方案的人可能会很失望,尽管书中有着很多的案例,但是大多是国际化的大公司的,都搜纤罩是成功者的成功案例……

大约花了坐六站地铁的时刻把这本书的正文看完,但是让我思索的,不是基奥所写的十诫,毕竟这十条东西在很多管理学著作里已经以不一样的词汇出现过很多次了,我思索的是到底什么样世闹的书会帮忙什么样的人。

之前,我曾谈到过“成功者的经验对于其他人来说都是废话”,经远在加拿大的侯博宇老师提醒,我也觉得自我的话有些过了,《管理十诫》让我感觉到,成功者的经验对于其他人来说未必都是废话,只是要看着这些经验是被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去读了。

在不久之前,帮忙一个冰品店做了一些管理方面的推荐,其中主要涉及的是价格体系与促销,如果我向这位身处五六级县城的老板推荐《管理十诫》的话,我坚信那里面所讲的东西对他毫无用处。正因他的店除了他自我,最忙的时候也但是有一两个帮工,而他关心的也只是如何能在1条街上的三家店里吸引更多的顾客。

因此,我所说的“成功经验无用论”,要看对谁而言,我本来的观点是:不能正因你做手机的,就只想参考苹果手机的理念;不能正因你是搞IT的,就把微软谷歌当模仿对象;不能正因你是做电商的,就总认为自我的店铺能 够成长成亚马逊……

学习,读书,总是有用的,但是过度地吸收超过实践范畴的知识其实是一种浪费,对于连字都不认识的孩子,你没法给他一本《诗经》让他读,还美其名曰让他提前学习传统文化。

但世界总是很个性,人们总是会搞一些名人崇拜,谁是首富就学习谁的经营理念,而完全不管不顾去看去学的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和自我联系上。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兄弟姐妹,一方面大声喊着自我不能务虚,必须要务实地经营自我的企业,一方面却又把一些完全能够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管理书籍奉为圭皋,去学习那些不属于同一个时空的“先进”理念。

目前的整体经济还是处于高速发展期,对于管理者而言,缺的的不是什么“多少个技巧”、什么“某某的管理哲学”,而是一个能够帮忙管理者们循序渐进的教材,只是,在市场上,这种真的有用的东西反而见不到,没办法,出书的人也要思考怎样的书才好卖吧!

说回这本《管理十诫》,其实这十诫还是能够记住的,但是里面的案例我觉得只要看看就好,毕竟有时空的差异,那些案例不属于此刻的时刻,也大多不属于此刻的竞争环境……

其实,不会学习不是真的没有学习,正因知识能够来自于任何地方,不会学习的人只是不知道自我该学习,该记住什么方面的知识罢了。

职场经典励志书籍读后感 篇2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或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我们要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即使一株小草,也要让人们闻到它的芳香,学会呵护和发展自己,竖派慢慢成长为一棵能遮风避雨的参天大树。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或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我们要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即使一株小草,也要让人们闻到它的芳香,学会呵护和发展自己,慢慢成长为一棵能遮风避雨的参天大树。

现代的人们都处在每日的繁忙工作中,似乎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之又少,很少有人会认真地考虑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一提起这个问题,甚至-很多人会感到一片茫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本书从自我出发,分别从自我的内部修炼和外部沟通、发挥自己影响角度述写,指导广大读者应该如何发挥自我影响、秀出自己为宗旨。本书内容层层推进,详实精彩,是每一个有志于要为人类做贡献、留下辉煌人生篇章的读者的宝贵精神财富。

职场经典励志书籍读后感 篇3

《华为的冬天》一文是任正非早在15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意在深谋远虑、居安思危、激励员工、长远发展。读完此文,感受颇深,在农商行公司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几点感想。

一、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随着德州银行、圆融村镇银行的先后挤入,加之邮储及其他商业银行向农村金融领域的进军,对于刚刚改制农商行的我们,面对的竞争压力在逐步攀升。虽然主导的存贷款业务在陵城各金融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处于首位,但是经济发展的大潮将会有更多的股份制银行源源不断的入驻陵城区域内,抢占现有的金融市场,我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对手帮助成长、危机使你强大、困境刺激思维”,只有自身不断变强变大,在顺境中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才能逆流而上,位于不败之地。不只是公司,我们个人也应该抛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不因一时的成功而一世骄傲,居安思危,把自豪感变成危机感,奋发进取,才能在发展中不断成长、不断强大,始终位于不败之地。

二、精细管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管理十诫影响你一生的管理哲学》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管理十诫》([美] 唐纳德·基奥 (Donald R. Keough)))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Y6BVF6StBLTIVG2tcu6zg

提取码:c5ed       

书名:管理十诫

作者:[美] 唐纳德·基奥 (Donald R. Keough))

译者:蒋旭峰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中信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170

内容简介:

从遍布全球的中小企业到如日中天的跨国公司,曾经辉煌的企业和领导人,他们成功的途径千差万别帆滚颤,但让他们一败涂地的原冈,却惊人地相似……

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的成功,因为每个人部希望学习如何成功。然而有着可口乐教父之称的唐纳德·基奥更喜欢谈论失败。因为了,解失败才能减少失败,减少失败,意味着增加态败成功。基奥先生根据一生的管理经验总结出一系列公司、企业和个人最容易掉进去的陷阱,称之为“管理十诚”。

看似简单至极,任何真理都是如此。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言:“唐纳德·基奥最强的能力就在于他总能迅速地看穿事物的本质,说话做事能够苴切主题,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是他的处事原则。”

作者简介:

82岁,现任投资银行艾伦公司的备岁董事长。在1981~1993年间,他曾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和董事。2004年,他再次当选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他曾在多家知名组织担任董事,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麦当劳、华盛顿邮报集团、家得宝公司、亨氏公司以及圣母大学。他和太太现居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0
猜你喜欢